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简称资环所)成立于1935年,其前身为广西农事试验场内设化验组,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作物高效施肥、土壤资源利用,土壤改良和生态环境恢复,土壤污染防治、新型肥料产品研制等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与技术服务;拥有国家农业环境南宁观测实验站、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广西南宁站(农田)、农业农村部华南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广西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广西土壤污染植物修复与改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西植物营养技术创新中心、广西富硒农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富硒农产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广西健康土壤与西山茶低碳体验科普教育基地等科研平台;分析检测中心分别于2003年、2012年和2017年通过了广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CMA认证。
目前内设植物营养与高效施肥创新团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绿肥创新团队、土壤环境修复创新团队、土壤生态与高值农业创新团队、土壤质量提升创新团队、土壤逆境生态调控创新团队、分析检测中心、科研管理科和行政办公室。全所现有在编职工43人,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8人,博士10人,硕士28人,在年龄结构上,大多是二十五至五十岁的中青年科技骨干。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八桂青年拔尖人才2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此外,还有一批客座研究人员。
本所坚持开放与联合,先后派出科技人员赴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留学或进修,与加拿大磷钾研究所、美国硫研究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国际肥料发展中心(美国)、国际肥料协会(法国)、国际钾肥研究所(瑞士)、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Univerza v Ljubljani)、日本北海道大学(Hokkaido University)、老挝国立农林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
“十四五”以来,获科技成果32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等;获授权发明专利57项,制定标准14项(其中国标1项、行标2项、地标11项);发表论文23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1篇,著作12部。新成果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数据截止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