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兜姿竞繁华,助推广西特色兜兰产业发展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21-11-17 17:38:01
  • 浏览(17323)
  • 收藏
浏览字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第二批青年拔尖人才系列报道之六

李秀玲:兜姿竞繁华,助推广西特色兜兰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花卉作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生活美化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是主要的兰科观赏植物类群之一,是国际重要的花卉物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具有丰富的野生兜兰种质资源(世界79种,我国占27种),广西是野生兜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分布17种)。原产我国的硬叶兜兰、麻栗坡兜兰、杏黄兜兰等原始兜兰种类在全球园艺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连续获得美国兰花协会、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等多项最高奖。近年来,兜兰属植物因花型独特、花期长等优异的观赏性状,逐渐成为花卉消费的新宠,产业化规模逐渐壮大。”已从事兜兰科学研究十多年的李秀玲,提起兜兰,津津乐道。

2009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的李秀玲,加入广西农业科学院之时,还没有成立专门的花卉研究所。2011年花卉所正式挂牌成立,李秀玲成为其中一员,卜朝阳所长建议她做兜兰科研,因为兜兰是广西的特色,做兜兰科学研究意义重大。在资源、场地、经费、项目等多方面支持的基础上,李秀玲开始了职业生涯的兜兰科学研究。

由于野生兜兰资源的珍稀濒危性(兜兰属物种均列入CITES附录I的保护范围)和对环境的高要求,引种驯化和迁地保护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向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是野生兜兰资源生长环境的真实写照,为了弄清楚兜兰的野外生长条件,李秀玲于2015年、2016年成为派驻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贫困县科技特派员,和团队成员不辞辛劳走访区内外的保护区、林场等,摸清了带叶兜兰等22种野生兜兰的生长环境,在广西南宁建立了拟原生境迁地保存的野生兜兰种质资源圃。目前,已成功保存兜兰种质资源332份,李秀玲及团队成员对兜兰资源如数家珍,每份资源甚至每个个体,均建立了详细的生物学特征身份信息,努力做好农业芯片的兜兰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对珍稀濒危野生资源最好的保护就是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李秀玲感慨地说到:“相邻省份云南、广东和贵州等地依托丰富的野生兜兰资源优势发展兜兰产业,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区兜兰科学研究也应秉承‘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的理念,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兜兰新品种,创新兜兰高效繁育技术,为广西兜兰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兜兰产业虽然具有较好的前景,但国内对野生兜兰资源的保护、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不足,商品化程度低,人工选育的新品种较少,繁育周期长,价格高,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仍属于小众花卉产业。面对兜兰发展的产业难题,科研人员应该何去何从?李秀玲及团队成员在摸索中前进,也在摸索中找到了答案。

“选育观赏价值高的品种、创新高效繁育技术、缩短生长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掌握花期调控技术是促进兜兰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李秀玲分析道。

兜兰新品种选育周期较长,约需5~7年的时间。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易养、易开花、观赏价值高的新品种呢?起初,李秀玲开始了大量的杂交组配和非共生萌发实验,但是面对如此长的繁育周期,仅靠自我种质创新短时间内无法掌握性状的遗传规律,需要了解更多组配的后代表现性状。李秀玲通过查找文献、书籍、兰花网站、走访兜兰企业和个体户等寻找不同组配的后代材料。2014年“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的台湾之行给了她诸多启发,回忆当时见到众多以大陆野生资源为亲本选育的兜兰后代的场面,她至今仍为之动容。根据兜兰后代的表现性状,李秀玲摸索到了基本性状的遗传规律,这些经验对后期兜兰育种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兜兰属植物是兰科植物中较难萌发的属之一,无性克隆繁殖技术也是兜兰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这极大地限制了兜兰产业的发展。十年前入行之时,看到经自己无菌播种萌发的小苗,李秀玲至今难掩激动之情。可那一次同色兜兰萌发历时6个月之久,怎样才能缩短兜兰萌发时间呢?

李秀玲从蒴果(种子)成熟度、前期种子处理方式、培养基、培养条件多方面去摸索,而不同的兜兰物种其属性差异较大,每种兜兰都要细细推敲最佳条件。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探索,同色兜兰种子的萌发时间由原来的6个月缩短至45天,萌发率和长势情况也明显优于最初的试验。李秀玲利用根状茎繁殖的新芽或茎节拉长的分蘖芽作为外植体,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初步掌握了兜兰愈伤组织再生体系快速繁殖方法。截止目前,李秀玲和团队成员制定了以兜兰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为内容的广西地方标准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创新建立了兜兰高效繁育技术体系,种苗生长速度提升1倍以上,繁育周期缩短1~2年。

李秀玲认为,打造广西兜兰产业品牌,在解决兜兰产业瓶颈的基础上,还需要在社会中大力推行兜兰科普教育工作,同时发展兜兰文化,研发多元化的兜兰文化创意产品,增强民众对兜兰的认知度,促进兜兰产业多元化发展。

一路走来,在单位领导、同事们和园艺界多位师长的支持、帮助下,李秀玲兼任广西大学校外兼职导师,主持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9项;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2)和二等奖(排名9)各1项,获其他省部级奖项2项,获市厅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1项、三等奖2项,主持完成的成果“兜兰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及创新应用”获2018年度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选育兜兰新品种5个,‘西之王子兜兰’(P. GXAAS Prince)等3个新品种荣获了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省(区、市)室内展品竞赛金奖和银奖,近期该品种通过了广东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评定,申请了国家林草局新品种权保护;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MC Plant Biology》《园艺学报》《植物科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7篇,获成果登记42项,其中第一登记人21项,参编专著1部(排名5)。


李秀玲及其团队成员历时7年选育的兜兰新品种‘西之王子兜兰’(Paphiopedilum GXAAS Prince )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李秀玲也深知自己与优秀的同行仍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更加努力学习前沿生物学技术,借鉴他人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个人的研究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长期的兜兰科学研究中,李秀玲还发现了多种兜兰素花、素叶等珍稀的突变体,为深入研究兜兰花色、叶色形成的机理提供了宝贵的试验材料。自2017年以来,李秀玲及团队成员加强了兜兰基础科学研究。

“兜兰还有很多未知的属性、领域需要我们去研发、去开拓,希望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兜兰科学研究中,让兜姿在八桂大地竞繁华,把广西特色的种质资源做成有气候的产业”。李秀玲充满期待地说道。


李秀玲开展兜兰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实验


李秀玲在对花期兜兰资源进行杂交授粉

院办公室  薛臣艺供稿/李秀玲供图  杨景峰审核

责任编辑:薛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