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岗:紧抓产业发展突出问题,脚踏实地守科研初心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19-07-17 18:01:29
  • 浏览(6695)
  • 收藏
浏览字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首届优秀青年拔尖人才系列报道之六
付岗:紧抓产业发展突出问题,脚踏实地守科研初心


       2005年,付岗从广西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毕业,随后来到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工作。为了继续深造,两年后他考取了广西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因为在职攻读,他一边承担着单位的日常工作,一边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抓紧学习,查资料做实验,忙得不亦乐乎。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付岗顺利毕业,获得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成为广西大学历史上第一位本校培养毕业的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说,付岗在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2篇发表在国际杂志上,已经达到当时国内知名高校博士毕业标准,给广西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点带了个好头。

       2009年,由于专业学科调整,付岗从植保所调动到了微生物所,但他很快根据产业需求锁定了自己的研究目标。考虑到白绢病一直是横县茉莉花特色产业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为了横县茉莉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他开始着手研究这一难题。

       由于该病为土壤传播,病原菌长期在土壤中存活,用化学农药防治很难根除。付岗想到可以采用以菌治菌的方法,用有益微生物来对抗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这样可以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可是拮抗菌从哪里来,付岗先是从市面上现有的生防菌剂中进行筛选,结果都不理想。于是,付岗和科研团队一起大量采集土壤样品,分离筛选拮抗菌,最终从上千株微生物中筛选出了几株有效的拮抗木霉菌。本以为问题就此得到了解决,可将木霉菌施入田间后,其防病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那样好。付岗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土壤环境不像在实验室中的培养基上那样,有丰富的营养可供木霉菌生长繁殖,这就如同去打仗的士兵没有了粮草。为此,付岗带领团队开始给木霉菌寻找合适的“粮草”。为了将来给农户用得起,他首先想到一定要控制原料成本,木薯渣、甘蔗渣、玉米芯……各种低值农业副产品成为了他们的主要试验材料。拮抗菌合适的基质找到了,大量繁育拮抗菌的问题也解决了,那就继续开展田间试验。经过试验,防治效果果然大大提高,这让大家松了一口气。

       由于多年到横县在田间做实验、搞培训,种植茉莉花的农户很多都认识付岗。有一次,几位农户在田里又见到付岗,便问道,付博士,我们也想用这些菌防治白绢病,可在哪里能买到呢?这让付岗意识到,为了使研究成果真正落地,还需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防病的微生物肥产品。在与企业交流的过程中,企业从生产的角度又提出了新问题,菌肥要能长期存放,保证储藏期。因为之前试验用的拮抗菌都是培养后很快就在田间使用,为了适应产品需求,这就要求长期保存后拮抗菌还能保持足够的群体数量。付岗又查阅了大量轻工、材料学和发酵工程方面的资料,并带着问题调研了多家生产菌剂的国内企业,最后找到了解决办法。将产品做成伴侣型菌肥,即拮抗菌做成干燥的粉剂与有机质分开单独包装,使用时再混合,这样就避免了储运期间菌剂在潮湿的有机质中提前萌发消亡。伴侣型抗病微生物肥终于研发成功,种植茉莉花的农户纷纷用上了这款产品。广西科技厅和广西电视台《创新传奇》栏目组为此专门拍摄了专题片《茉莉白绢病的终结者》,报道付岗坚持多年从研究到技术落地的全过程。2018年,该研究成果也与花卉所合作申报获得了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同样因为学科调整,付岗又从微生物所调动回到了植保所。有人问,这样变动,对你的科研连续性会不会造成影响吗?付岗说,只要自己心里有根弦,明确科研大方向,弄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就不会迷失,科研也就不会受到影响。付岗还说,他始终以生产上需要解决的植物病害问题为研究导向,不管调动到哪个单位都不会影响自己的研究工作。况且,这不都还在农科院这个大家庭里做研究么,他感到很知足。付岗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每次出差下田,他都喜欢随身带着一部相机,只要碰到自己之前没有见过的作物病害就先拍下发病症状,然后采样带回来,在实验室用显微镜检查,有的还要对病菌进行分离。这样日积月累,就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植物病害图库,也获得了许多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菌的菌种库,这都是今后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比如,像香蕉这样的热带特色作物,作为重点收集的对象,付岗已经积累了几乎全套的香蕉病害症状图和病原菌。基于这些平时的积累,付岗陆续出版和参与编写了共9部农作物病虫害相关的著作,其中6部为主编。2019年,他将这些著作与植保所农业昆虫团队一起申报获得了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近几年来,香蕉枯萎病在生产上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这也成为付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他觉得香蕉枯萎病从全世界最早发现至今已经140余年,人们与这个病害已经斗争了那么长时间,这个病害的解决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足够的耐心跟香蕉枯萎病打持久战,切不能急功近利。因此,他先从病害的普查和病原菌的收集入手,历经3年多的时间带领科研团队跑遍了全国香蕉产区,从37 个市、87 个县(区)、203 个乡镇共采集分离菌株420余株,还通过国际合作收集了缅甸、越南和澳大利亚的一批菌株,建立了500多株香蕉枯萎病菌的菌种库。有了这些菌种资源的家底,他顺利获得了香蕉枯萎病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研究经费资助。掌握了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之后,下一步就是开展病菌的分子检测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香蕉枯萎病基础研究的框架已逐渐成形。同时,在应用研究方面,借鉴之前在茉莉白绢病防治上的研究经验,对于同为土传病害的香蕉枯萎病开展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说起防治香蕉枯萎病,他特别提到曾国藩的一句话“结硬寨,打呆仗”,也就是不能走捷径,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坚持。

       自2009年起,根据单位学科调整,付岗就成为科研团队的负责人,科研上没有大树可以依靠,只能自己尽快成长。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他申请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学进修一年,在那里他与Elizabeth博士的香蕉病害课题组开展了多种香蕉病害的合作研究,进一步掌握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开阔了研究思路,并于回国前获赠了一套宝贵的香蕉枯萎病菌的标准菌株,这也给他回国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几年过去了,他说现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实在太快,尤其是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诞生,推动了生物学领域革命性的进步,总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于是,2018年9月起,他又申请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进行一学年的访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付岗说,工作了这么多年,一直希望自己始终能保持空杯心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他还说,一项科研成果从产生到落地,必须经过课题设计、实验验证和生产实践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知识和经验都要具备。不管岗位如何调整,他根据产业需求做科研的初心依然没有改变,牢牢记住一位农业科研人员的使命,在植保领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付岗在进行香蕉枯萎病菌分子检测的研究


付岗在进行伴侣型菌肥的使用技术培训

院办公室 薛臣艺供稿/付岗供图 秦钢审核
责任编辑:薛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