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荔枝种质资源评价创新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应用
  • 发布单位:园艺研究所
  • 2020-06-04 16:18:29
  • 浏览(3879)
  • 收藏
浏览字号:

广西荔枝种质资源评价创新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应用

2016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针对荔枝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难点,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基础及前瞻性研究,主要技术内容创新点为:

1、系统开展广西荔枝种质资源调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对广西荔枝实生、野生、早熟、古树资源开展系统调查研究并摸清其分布现状,建立荔枝种质资源圃,新增收集保存种质资源216 份;应用分子标记分析荔枝资源遗传多样性,构建了38 份种质组成荔枝核心种质。

2、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及荔枝基因组测序确认广西为荔枝起源地的地位:为国内多家单位提供种质资源共享利用133 份(次),为广州国家荔枝种质圃提供82 份种质资源入圃。为华南农业大学牵头完成荔枝全基因组测序提供广西栽培荔枝及野生种代表样品12 份,对比分折结果进一步确认广西是荔枝起源地之一的地位。

3、选育种创新研究:建立了荔枝实生选种、荔枝-龙眼属间远缘杂交、真假杂种早期鉴定、辐射诱变等荔枝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不同熟期的贵妃红、草莓荔等10 个新品种,其中通过国审3 个,省(区)审7 个,适应不同产区对荔枝品种多样化需求。从11,000 多株杂种后代群体中,筛选出13 个果实综合品质优异、11 个果实性状特异(果型特大、无核、固形物含量高)的优良株系。

4、对荔枝开花关键基因克隆及表达研究:从广西原生三月红荔枝,首次克隆获得荔枝开花关键基因APETALA1 FLOWERING LOCUS T 同源基因LcAP1LcFT1LcFT2,验证了基因功能及其在三月红荔枝花芽分化期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揭示了荔枝成花性状分子机理。

成果技术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和四川等荔枝产区推广应用,新增面积42,680亩,近三年累计总产100,886 吨,新增产值121,987.1 万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成果推广过程获国家专利授权1 项,制定地方标准2 项,发表论文28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