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科学院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品种和技术系列报道之一
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冬瓜品种——桂蔬7号
冬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是我国最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全国年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它耐贮运,营养丰富,性味甘凉,特有清热、祛痰、解毒、消肿、利尿的功效,是一种良好的食疗保健蔬菜。广西是冬瓜生产大省,全国排名第2位。目前,广西年播种冬瓜面积达68万亩,已跃居广西第一大瓜类蔬菜品种,也是广西第9大蔬菜作物。冬瓜作为我区最重要的特色蔬菜品种之一,在调节夏秋蔬菜淡季、保证周年供应以及我国南菜北调、西菜东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已成为近年来各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产业的优选品种。
一直以来,冬瓜产业面临种质资源创新能力不足、优异资源少、资源利用率低、品种单一和种性退化、产量不稳、病虫害严重、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为此,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吴永官博士带领冬瓜研究团队成员,历时10余年,重点围绕冬瓜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和创新研究,收集和创制了一批农艺形状优良、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冬瓜新种质材料,建立了主要病害的抗性评价技术体系,选育出一批以“桂蔬7号”为代表的抗病、优质、高产的黑皮冬瓜新品种,同时系统开展简约化高效节本栽培、间套种栽培、种子扩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为冬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品种保障和技术支撑。
夯实基础 创新突破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是育成良种的核心。广西作为冬瓜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区内专业从事冬瓜种质资源研究的人员缺乏,专项经费不足,大量种质资源未能得到及时的抢救和保存,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为此,蔬菜研究所冬瓜研究团队数十年来一直致力冬瓜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系统评价和优异种质创新研究。团队成员踏遍广西各地乡间田野搜集地方品种和野生种冬瓜资源;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尽全力挖掘每一份珍贵野生冬瓜资源。与此还在广东、海南、福建、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开展多批次的资源收集分类。此外,利用广西农业科学院与越南、泰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开展项目合作期间,收集了部分冬瓜原始材料。目前,团队已保存冬瓜种植资源超过800份,建立了种类最全和数量最多的冬瓜种质资源库;通过资源圃建立及种植观察,已收集的冬节瓜种质按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细分为55个性状,同时系统对果形、果实大小、熟性、皮色、心腔大小、棱沟等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完成了大部分资源的性状精准鉴定,为冬瓜定向育种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
冬瓜资源遗传基础较为狭窄,为获得有突破性的育种材料,冬瓜研究团队采用远缘杂交、多亲杂交、回交、化学诱变等多种手段开展资源的创新,特别是通过远缘杂交,从杂交后代中创制出一批优异的育种材料。经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综合性状评价鉴定、品质分析、分子标记检测等方法,挖掘和创制聚合了多种优良性状的优异纯合系新资源材料超过50份,其中特异性资源10余份(包括芋香冬瓜、绿肉冬瓜等),高抗冬瓜枯萎病材料15份、耐冬瓜疫病材料6份及多重抗性材料2份。这些创制的新育种材料突破了冬瓜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为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材料。此外,建立了冬瓜枯萎病和疫病的抗性评价技术体系,开发了抗病分子标记,集成了高效的抗病育种技术体系,加快了优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多年磨剑 一朝出鞘
华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冬瓜种植基地和供应基地,种植历史悠久,冬瓜产品除了当地消费外主要以外运为主,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及现有品种储运性差制约了产业发展。蔬菜所冬瓜研究团队利用创制的优异材料和建立的育种技术体系,围绕以高抗枯萎病和耐储运性开展了长圆柱形黑皮冬瓜新品种选育工作。
“耐得住寂寞 守得住清贫”这是对从事育种科研工作最深刻描述。选育出一个蔬菜新品种少则4-5年、长的6-7年甚至更长,是对耐力、毅力的极大考验,若没有一种对农业的特殊热爱和情怀,难以坚持。星光不负赶路人,冬瓜研究团队潜心研究12年,在历经上千次的反反复复的组合试配、多点多次田间观察、产区品比试验后,于2018年春季,在茫茫的组合中,发现以果型为圆柱形、果皮深绿色、皮光滑无棱沟、肉质结实坚硬的材料为母本(GD08-06-25)、以果实呈长圆筒形、皮绿色、抗枯萎病、肉质结实的材料为父本(GD07-07-33)配制的组合其外观商品性、产量、耐贮运性及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符合产区产业的迫切需求。该品种春播种生育期约120 d,夏播100 d。果实发育期30 ~ 40 d,成熟果实深绿色,瓜皮光滑,坚硬,极耐贮运;瓜呈长圆筒形,长约80 ~ 90 cm,横径约18 ~ 20 cm,肉厚5.0 ~ 6.0 cm,单瓜重15~ 20 kg,整齐一致,商品率好,高抗枯萎病,不同栽培条件下亩产量约为6000~10000 kg。此外,团队还相继选育出桂蔬3、5、6和8号黑皮冬瓜新品种,满足了不同产区、栽培模式及市场需求,逐渐成为各冬瓜产区的主力军。
良种先行 良法配套
为加快桂蔬7号等黑皮冬瓜新品种的推广力度,蔬菜所冬瓜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提质增效技术和种子繁制技术研究,开创的间套种栽培新模式,实现双作物丰收;推广应用的嫁接栽培使枯萎病发病率在 1%以下,增产 10%以上;创建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减少病害的发生和降低农药的投入,通过集成技术运用,节本、提质、增效显著。优化和集成了高产制种技术,突破冬瓜制种量低的技术瓶颈;创新的种子破壳催芽,缩短3-4天的催芽时间,芽率提高15-20%,节省用种量;开发的SSR分子标记显著缩减种子纯度鉴定周期和费用,时间由60天缩短到半天,费用仅为原来的1/10,为新制种子的及早上市赢得宝贵时间,为冬瓜新品种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保障。此外,在区内外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22个,在各地开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及技术指导60多期,培训 4000 多人次,通过高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及对农民进行培训宣传,辐射带动桂蔬7号等系列冬瓜品种在广西区内外大面积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以桂蔬7号为主的黑皮冬瓜新品种在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湖北、山东、江苏、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全国11个省区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180余万亩,近三年推广面积为120万亩,实现总产值108亿元,新增产值8亿元,节约生产成本2.3亿元,新增利润10.5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桂蔬系列冬瓜品种优点突出,深受市场欢迎,其中桂蔬7号已成为华南冬瓜产区的标杆品种,目前各桂蔬系列品种已成功转化,转化总金额超过100万元,是广西少有的转化金额达到百万元以上的蔬菜新品种之一。以“桂蔬7号”为核心技术之一的科技成果“冬瓜优异种质创新、多样化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9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蔬菜所 吴永官供稿/供图 陈振东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