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常见的16种使用方法
  • 发布单位:null
  • 2012-11-07 15:54:00
  • 浏览(9315)
  • 收藏
浏览字号:

根据目前农药加工不同的剂型种类,施药方法也不尽相同,现常用的方法有以下16种。

  (1)喷粉法。喷粉是利用机械所产生的风力将低浓度或用于细土稀释好的农药粉剂吹送到作物和防治对象表面上,它是农药使用中比较简单的方法。但要求喷撒均匀、周到,使农作物和病虫草的体表上覆盖一层极薄的粉药。用手指轻摸叶片能看到有点药粉沾在手指上为宜。喷粉法的优点:操作方便,工具比较简单;工作效率高;不需用水,可不受水源的限制,就可做到及时防治;对作物一般不易产生药害。但也有一定的缺点:药粉易被风吹失和易被雨水冲刷,因此,药粉附着在作物表体的量减少,缩短药剂的残效期,降低了防治效果。单位耗药量要多些,在经济上不如喷雾来得节省。污染环境和施药人员的本身。

  (2)喷雾法。将乳油、乳粉、胶悬剂、可溶性粉剂、水剂和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制剂,对入一定量的水混和调制后,即能成均匀的乳状液、溶液和悬浮液等,利用喷雾器使药液形成微小的雾滴。其雾滴的大小,随喷雾水压的高低、喷头孔径的大小和形状、涡流室大小而定。通常水压愈大、喷头孔径愈小、涡流室愈小,则雾化出来的雾满直径愈小。雾滴覆盖密度愈大且由于乳油、乳粉、胶悬剂和可湿性剂等的展着性、粘着性比粉剂好,不易被雨水淋失,残效期长,与病虫接触的药量的机会增多其防效也会愈好。50年代前,主要采用大容量喷雾每亩每次喷药液量大于50升,但近10多年来喷雾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后,喷药液量便向低容量趋势发展,每亩每次喷施药液量只有0.1~2升。目前国外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多采用小客量喷雾方法,因其有许多优点:用药液量少;用工少;机械动力消耗少;工效高;防治效果高;经济效益高。

  (3)毒饵法。毒饵主要是用于防治为害农作物的幼苗并在地面活动的地下害虫。如小地老虎以及家鼠、家蝇等卫生害虫。它是利用害虫、鼠类喜食的饵料和农药拌合而成,诱其取食,以达到毒杀目的。例如,每亩可用90%晶体敌百虫1两,溶于少量水中,拌入切碎的鲜草40干克,在傍晚成堆撒在棉苗或玉米苗根附近,其防效很显著。作毒饵的饵料,麦麸、米糠、玉米屑、豆饼、木屑、青草和树叶等都可以,不管用哪一种作饵料,都要磨细切碎,最好把这些饵料炒至能发出焦香昧,然后再拌和农药制成毒饵(鼠类和家蝇的饵料中最好还要加些香油或糖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诱杀害虫和鼠类、家蝇等。

  此外毒谷主要也是用来防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由于配制毒谷需要粮食等,现在已不大采用,其实毒谷也是毒饵的一种。近来有些新农药,可直接作拌种或在土壤中撒施毒土,都能有效地防治一些地下害虫。

  (4)种子处理法。种子处理有拌种、侵债、浸种和闷种四种方法。拌种法。多半是用粉剂和颗粒剂处理。拌种是用一种定量的药剂和定量的种子,同时装在拌种器内,搅动拌和,使每粒种子都能均匀地沾着一层药粉,在播种后药剂就能逐渐发挥防御病菌或害虫为害的效力,这种处理方法,对防治由种手表面带菌或预防地下害虫苗期害虫的效果很好,且用药量少。节省劳力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等。例如在15002000克水中加入50%辛硫磷或50%久效磷乳油100克拌麦种50千克可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药效期一般可维持30天以上。又如每亩用棉籽量,均匀拌入3%克百威颗粒剂,拌后即可播种,防治棉苗期蚜虫;效果很好,且药效期可维持60天以上。拌过的种子,一般需要闷上一两天后,使种子尽量多吸收一些药剂,这样会提高防病、杀虫的效果、浸种法。把种子或种苗浸在一定浓度的药液里,经过一定的时间使种子或幼苗吸收了药剂,以防治被处理种子内外和种苗上的带菌或苗期虫害,例如,用40%多菌灵胶悬剂4千克对水500千克,配成0.4%的药液,浸棉籽200千克,约浸1015小时,其间搅拌12次,捞出沥干现种或挤出晒干后备种,对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十分显著。浸渍法。把需要药剂处理的种子摊在地上,厚度大约16.6厘米(5寸),然后把稀释好的药液,均匀喷洒在种子上,并不断翻动,使种子全部润湿,盖上席子堆闷一天,使药液被种子吸收后,再行播种。这种方法虽很简单,同样可达到浸种的要求。闷种法。杀虫剂杀菌剂混合闷种防病治虫,在1525千克水中加入20025%多菌灵,再加入0.250%久效磷,搅匀后喷拌麦种50千克,拌后堆闷6小时播种,可达到既防病又杀虫的效果。

  (5)土壤处理法。用药剂撒在土面或绿肥作物上,随后翻耕入土,或用药剂在植株根部开沟撒施或灌浇,以杀死或抑制土壤中的病虫害。例如用2.5%敌百虫粉剂22.5千克拌和细土25干克,撒在青绿肥上,随撒随耕翻,对防治小地老虎很有效,又如每亩用3%克百威颗粒剂1.52干克,在玉米、大豆和甘蔗的根际开沟撒施,能有效防治上述作物上的多种害虫。

  (6)熏蒸法。利用药剂产生有毒的气体,在密闭的条件下,用来消灭仓贮粮棉中的麦蛾、豆象、谷盗、红铃虫等。例如,用溴甲烷熏蒸粮食、棉子、蚕豆等,冬季每1000立方米实仓用药量为30千克,熏蒸3天时间。夏季熏蒸用药量可少些,时间也可以短些。此外在大田也可以采用熏蒸法,如用敌敌畏制成毒杀棒施放在棉株枝杈上,可以熏杀棉铃期的一些害虫。

  (7)熏烟法。利用烟剂农药产生的烟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施药方法。此法适用于防治虫害和病害,鼠害防治有时也可采此法,但不能用于杂草防治。烟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极细的固体微粒,其重要特点是能在空间自行扩散,在气流的扰动下,能扩散到更大的空间中和很远的距离,沉降缓慢,药粒可沉积在靶体的各个部位,包括植物叶片的背面,因而防效较好。熏烟法主要应用在封闭的小环境中,如仓库、房舍、温室、塑料大棚以及大片森林和果园。影响熏烟药效的主要气流因素有五点:上升气流使烟向上部空间逸失,不能滞留在地面或作物表面,所以白昼不能进行露地熏烟;逆温层,日落后地面或作物表面便释放出所含热量,使近地面或作物表面的空气温度高于地面或作物表面的温度,有利于烟的滞留而不会很快逸散,因此在傍晚和清晨放烟易取得成功;风向风速会改变烟云的流向和运行速度及广度,在风较小时放烟能取得较好的防效;海风和陆风,在邻近水域的陆地,早晨风向自陆地吹向水面,谓之陆风;傍晚风向自水面吹向陆地,谓之海风。在海风和陆风交变期间,地面出现静风区;烟容易在低凹地、阴冷地区相对集中。研究利用上述气流和地形地貌,可以成功地在露地采用熏烟法。

  (8)烟雾法。把农药的油溶液分散成为烟雾状态的施药方法。烟雾法必须利用专用的机具才能把油状农药分散成烟雾状态。烟雾一般是指直径为0110微米的微粒在空气中的分散体系。微粒是固体称为烟,是液体称为雾。烟是液体微滴中的溶剂蒸发后留下的固体药粒。由于烟雾的粒子很小,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较长,沉积分布均匀,防效高于一般的喷雾法和喷粉法。

  (9)施拉法。抛撒颗粒状农药的施药方法。粒剂的颗粒粗大,撒施时受气流的影响很小,容易落地而且基本上不发生漂移现象,特别适用于地面、水田和土壤施药。撤施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徒手抛撒(低毒药剂)、人力操作的撒粒器抛撒、机动撒拉机抛撒、土壤施粒机施药等。

  〔10)飞机施药法。用飞机将农药液剂、粉剂、颗粒剂、毒饵等均匀地撤施在目标区域内的施药方法、也称航空施药法。它是功效最高的施药方法,适用于连片种植的作物、果园、森林、草原、孳生蝗虫的荒滩和沙滩等地块施药。适用于飞机喷撒的农药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性粒剂、悬浮剂、干悬浮剂、乳油、水剂、油剂、颗粒剂等。飞机喷粉由于粉粒漂移严重,已很少使用,即使喷粉也应在早晨平稳气流条件下作业,飞机用粉剂的粉粒比地面用粉剂略粗些。可对水配成悬浮液的剂型用于高容量喷雾,当与其他剂型混用时须防止粉粒絮结。可对水配成乳液的乳油等剂型用于高容量和低容量喷雾,作低容量喷雾时在喷洒液中可添加适量尿素、磷酸二氧钾等,以减轻雾滴挥发。油剂直接用于超低容量喷雾,其闪点不得低于70

  飞机喷施杀虫剂,可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低容量喷雾的施药液量为10-50升/公顷;超低容量喷雾的施药液量为l5升/公顷;一般要求雾滴覆盖密度为20个/厘米2以上。飞机喷洒触杀型杀菌剂,一般采用高容量喷雾,施药液量为50升/公顷以上;喷洒内吸杀菌剂可采用低容量喷雾,施药液量为2050升/公顷。飞机喷洒除草剂,通常采用低容量喷雾,施药液量为1050升/公顷,若使用可湿性粉剂则为4050升/公顷。飞机撒施杀鼠剂,一般是在林区和草原施毒饵或毒丸。

  飞机施药作业时间,一般为日出后半小时和日落前半小时,如条件具备,也可夜晚作业。作业时风速:喷粉不大于3米/秒,喷雾或喷微粒剂不大于4米/秒,撒颗粒剂不大于6米/秒。飞行高度和有效喷帽因机型而异。

  (11)擦抹施药方法。这是近几年来在农药使用方面出现新的使用技术,在除草剂方面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其具体施药方法,是由一组短的,裸露尼龙绳组成,绳的末端与除草剂药液相连,由于毛细管和重力的流动,药液流入药绳,当施药机械穿过杂草蔓延的田间时,吸收在药绳上的除草剂就能擦抹生长较高杂草顶部,却不能擦到生长较矮的作物上。擦抹施药法所用的除草剂的药量,大大低于普通的喷雾剂。因为药剂几乎全部施在杂草上,巳这种施药方法作物不受药害,雾滴也不飘移,防治费用也省。

  (12)覆膜施药方法。这种施药方法主要用在果树上。当苹果无袋栽培时,其锈果数量就会成倍增加。现国内外正试用在苹果座果时,施一层覆膜药剂,使果面上覆盖一层薄膜,以防止发生病虫害。现在国外已有覆膜剂商品出售。

  (13)种子包衣技术。它是在种子上包上一层由杀虫剂或杀菌剂等外衣,以保护种子和其后的生长发育不受病虫的侵害。目前我国中国农业大学和江苏吴县农药厂已试制成多菌灵多种种子包衣剂。

  (14)挂网施药方法。也是用在果树上,它是用纤维的线绳编织成网状物,浸渍在所欲使用的高浓度的药剂中,然后张挂所欲防治的果树上,以防治果树上的害虫。这种施药方法可以达到延长药效期,减少施药次数,减少用药量。

  (15)水面漂浮施药法。这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农药使用技术。它是以膨胀珍珠岩为载体,加工成水面漂浮剂,其颗粒大小约在60100筛目。当前主要有甲基对硫磷水面漂浮剂、甲胺磷水面漂浮剂等,这种施药方法对防治水稻螟虫的为害部分有较强的针对性,药效显著,且药效期较长。

  (16)控制释放施药技术。它是使用中减少药剂用量、减少污染、降低农作物的残留和延长药效很重要的施药技术。有人估计到了2000年后控制释放施药方法有可能成为主要的方法。

  农药使用方法的发展,是农药剂型发展的反映。也就是说,一种新的使用方法的出现,一定要以新的农药剂型为后盾。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转载:农药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