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领导人主持中央深改组第37次会议通过《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 被誉为中国自主发明的第四套农耕新模式一一粉垄,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造福中华民族,提供重大利器。
近期,大江南北粉垄捷报频传,令人震撼: 9月16日,河北省沽源县,专家组对“粉垄高效种植马铃薯”项目进行现场验收,粉垄地块的马铃薯平均亩产4773.72公斤,比对照每亩增产1652.72公斤,增产幅度为52.95%;9月17日,新疆尉犁县,新疆尉犁县 “粉垄高效种植棉花”项目,经两次粉垄的田块棉花平均亩产489.4公斤,比对照(挖掘机深翻后旋耕)增产108.5公斤,增产28.47%;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的粉垄改造利用滨海盐碱地试验与示范项目,粉垄处理亩产玉米492公斤,对照处理亩产玉米388公斤,前者较后者增产26.80%;10月3日,湖南沅江市粉垄直播水稻,亩产821.6公斤,比对照每亩增产172.3公斤,增幅达26.54%
粉垄,核心功能是增量利用天地自然资源达到人类对优良食物、水资源、空气等多方需求产出。在学科上涉及农机、土壤、农学、水利、生态等各个领域,是一个巨大驱动源技术;它可一肩挑起农机革命和土地土壤活化、耕地水库贮藏天然降水、改造利用尚未完全利用的盐碱地及退化草原、活化恢复江河水体鱼类及航运水电等产业开发、农产品产出有机化程度提升,修复自然使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增加与空气质量宜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效能,可极大地减轻国家治理农业的行政与资金成本和减少农民农业生产如耕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绿色发展推行百年千年,可有望让地球实现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世界更加和谐,人类生活更加美好,有望成为国之民生利器甚至世界大科学载体。
验收专家在粉垄地块现场测产马铃薯,前排左一为韦本辉
粉垄技术,利用发明的粉垄机械螺旋钻头,一次即完成犁、耙等整地任务,使耕地深度、土壤细度、土壤松软度、水分、空气、温度饱和度均超乎常规机耕一倍多,达到各种作物种植(播种)要求。这个看似简单的技术,在农耕上可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土壤、天然降水、空气、光能等自然资源高效利用而具绿色、生态、保水、增粮“五定律增产机理”:(1)单位面积松土总量增加1-2倍,土壤中速效养分增加10%-30%、氧气增加1倍、温度提高1-2度、盐分下降30%-50%,保水量增加1倍;(2)土壤不易再粘合板结,长时间保持疏松、持续让作物增产状态;(3)比传统耕作具作物增产10%左右的平台(这是水稻、玉米等在不施肥条件下试验证实的;减施10%-20%化肥农药能平产或仍增产);(4)在全国21个省20多种作物应用,在化肥农药、灌溉用水、人工投入等“三不增投”情况下,各种作物增产10%-30%(统计23个点粮食作物平均增幅达25.48%);(5)作物生物量增加20%-40%,地面空气湿度提高20%以上,为生态改善带来可能。
粉垄可保墒,创造了作物再高产的土壤环境,让土壤不易再粘合板结,长时间保持疏松、持续让作物增产状态;可以在化肥农药、灌溉用水、人工投入等“三不增投”情况下,各种作物增产10%-30%,为生态改善带来可能。
粉垄耕作工具的变革可同时灭茬、耕作(粉垄)、施肥、起畦(垄、厢)、播种等一体化作业,在城镇化、工业化越来越发达、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的未来,粉垄的农艺与农机高度融合,实现正真意义上的耕、种等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极大提高劳动生产力,以及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
粉垄,揭示了农耕进化的规律效应和活化利用自然资源的新途径,证明其是一种简单易行、适应广泛、高效产出的农耕新技术:既能深垦活土增氧保水、大幅度提升现有耕地生产能力,又可改良盐碱地、提升草原生产能力;既能在人工投入、灌溉用水、化肥农药“三不增”前提下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又能减少面源污染、净化江河水体、改善生态环境;既可拓宽增加食物来源,又能有效应对生态环境恶化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具有原创性、深垦造地提升生产能力、解决人类生存深层次问题的农耕新方法。
粉垄技术,可活化耕地、盐碱地、草原和江河等资源巨大潜能,保障粮食生态安全,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具体而言,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绿色增产幅度大。自成多能农业技术体系而呈现新一轮绿色、生态、保水、增粮;使作物增强抵御干旱、高温、低温等不良环境能力,植株根强体壮、后劲十足,协调“库”“源”关系并使“源”大促进“库”大,在化肥农药、灌溉用水、人工投入“三不增”条件下,作物可增产10%-50%。
持续增产增效强。中国农科院试验玉米增产最高可达38%;中国科学院试验玉米零施氮肥增产18.3%,北方地区小麦玉米马铃薯、南方水稻增幅分别为20%-50%、10%-20%,粉垄耕作一次可3-5年免耕或轻耕仍保持增产、比较效益可达20%以上(稻田粉垄后第12造水稻仍可增产4.4%以上)。
粉垄可构建新的绿色“4+1”体系,“4”为现有耕地及其犁底层以下土壤资源活化利用+盐碱地活化利用+退化草原活化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粮食及其它农产品、肉类,以及城市防涝和优化空气等产出,“1”为“粉垄耕地水库”和化肥农药减施活化利用江河水体=水产品及航运、水电产业等产出。
粉垄技术的核心理论是“资源活化利用”,及可构建“大科学”研究重大学术观点与内容;粉垄回归自然伦理,减施化肥农药降低“化学农业”杀伤其他生物种类和减少污染程度,构建关系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4+1”体系,以期实现“三增加”、“三应对”、“一实现”的农业可利用资源总量增加、食物来源总量增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应对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和雾霾加重等问题,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培育成国家战略技术。建议加快研发推广,助力粮食、生态、水资源安全和健康中国建设。
粉垄技术,可活化农业资源,包括现有耕地和盐碱地、草原及江河水体等,有望形成“4+1” 绿色发展体系,可拓宽增加食物来源,解决或缓解旱涝灾害和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人类与自然更加和谐共生。“3+1”如能得到具体实施,可建立联动活化耕地和盐碱地、草原及江河水体等自然资源的绿色高效农业技术体系,有望替代现行相对面窄的农业资源和生产方式;食物来源、陆地水资源中的天然降水增贮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等格局有望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遵循、自然伦理行为科学,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施用量减少而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自然平衡,以人的健康安全和不伤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将得到科学彰显;现行农业科学研究思维定势、农业生产领域和生产方式,将可有望发生根本性改变。
粉垄技术,基于全球视野下活化自然资源、拓宽农业发展内涵的农耕新方法,2012年3月28日,由广西科技厅组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等专家组成的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认定该技术“具有原创性,可应用各种农作物”。袁隆平院士曾给农业部写信推荐该技术,提出“可在全国推广了”,戴景瑞、山仑、赵其国、谢华安、张新友、李佩成、蒋亦元等院士也给予肯定。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1件(涉粉垄机械和旱地、水田作物粉垄栽培方法,盐碱地、草原、生态重建及经济林果药材、污染耕地修复等),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和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出版《中国粉垄增粮生态》、《中国绿色高效粉垄农业》等专著4部,发表论文30多篇。
2016年7月3日,由广西农业厅、科技厅组织,张洪程、荣廷昭院士等11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粉垄技术是“一种农业增产、生态改善技术,建议加快在全国推广应用”。
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了批示,全国政协马飚副主席在广西考察了粉垄甘蔗。广西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彭清华书记率3位常委现场考察并作出“应予支持和推广”和“上报国家相关部门争取支持”的批示,陈武、危朝安、蓝天立、黄日波、张秀隆等自治区领导也多次批示加强研究推广。自治区农业厅、农机管理局和广西农科院已联合行文予以推广。广西已安排重大专项支持研究。
民以食为天,民生以生态环境为先。粮足则国稳环,境好则国民身体好。粮食数量品质、生存空间质量双安全则中国国家、中华民族长盛不衰,永远雄伟地屹立在世界东方。
粉垄,作为人类继人力、畜力、机械(拖拉机)耕作之后的第四代农耕文明,以四两拔千斤之势,撬动活化地下(比传统耕作加深1-2倍耕层松土)、天上(土地成倍承贮天然降水、作物10%以上增用太阳光能)资源,让农作物增产10-50%,品质提升5%以上,耕地土壤增贮天然降水100%,减少有毒气体排放10%以上,空气湿度提升10%以上(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有物理性改造利用尚未利用的盐碱地,活化聚水生态丰草利用退化草原,活化土壤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贮水和净化空气污染,因可利用农业资源增多不必过高追求超高单产而大幅减施化肥农药、加之陆地土壤水资源来源丰富,可间接地活化利用江河水体,恢复自然繁鱼增加国民鱼蛋白质来源,发展内河航运业和水电产业。
富足天下安,粮食及其他优质食物丰足,才可阔步走向小康。绿水青山、天空蓝天白云的生态环境是国家强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美景,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的最直接、最具体的要求与体现。
从这一实景实效来看,粉垄的科学和应用贡献,它彻底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实现人类关爱土地资源、自然给人类的无限恩赐,在中国,这就应该是中华民族之大幸,是保障中国国家和民族安全的最大利器!
原文链接:http://www.zgkjxww.com/lsny/150872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