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 发布单位:玉米研究所
  • 2023-04-24 10:45:57
  • 浏览(4616)
  • 收藏
浏览字号: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甘薯生产技术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鲜食秋植甘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00 甘薯脱毒种薯

    NY/T 2789 甘薯贮藏技术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鲜食甘薯 fresh sweet potato

适宜直接食用或蒸煮、烘烤后的甘薯。

4、产地环境

    选择无污染源、生态条件良好、土地平整、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壤土或沙壤土、pH5.0~7.0、排灌良好、前茬未种甘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的地块。灌溉水、土壤质量符合NY/T 5010的规定。

5、 栽培管理

5.1 品种选择

    根据甘薯市场供应需求,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高产、优质、薯皮光滑、薯形均匀、抗病虫和耐贮藏的鲜食型甘薯品种。如桂薯 10 号、桂紫薇薯 1 号、普薯 32、心香、烟薯 25、冰激凌和紫罗兰等。

5.2 整地、施基肥和起垄

5.2.1 整地

    在前作收获后及时深翻,选择在晴天,土壤湿度较小时深耕,不宜在土壤湿粘时耕作。耕翻深度30 cm~40 cm,晒田15 d以上,然后犁耙,耙平耙细。

5.2.2 施基肥

结合整地,每 667 m2施腐熟农家肥 1 000 kg~2 000 kg或施复合肥(15-15-15)30 kg。

5.2.3 起垄

按垄面宽30 cm~40 cm,垄高30 cm~40 cm,垄间距90 cm~110 cm起垄。

5.3 栽植

5.3.1 种苗要求

选择苗长25 cm~30 cm,茎杆粗4 mm~6 mm,节数5~7节,节间长2.5 cm~3.5 cm,叶色浓绿,茎上无气生根,无病虫的顶段苗。种苗质量应符合NY/T 1200的要求。

5.3.2 种苗处理

剪苗前,对剪刀或镰刀等剪苗工具进行消毒。宜当天剪苗,当天栽完。种苗栽植前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10 min~15 min。

5.3.3 栽植时间

5.3.3.1 桂北及高寒山区 5 月下旬~6 月下旬栽植。桂中地区 7 月份栽植。其他地区 7 月下旬~8 月中旬立秋前后栽植。

5.3.3.2 选择阴天土壤湿润时栽植,晴天气温较高时宜选择下午栽植。

5.3.4 栽植密度

5.3.4.1 长蔓型品种

行距100 cm~110 cm,株距20 cm~25 cm,每667 m2种植2 400~3 400株。

5.3.4.2 短蔓型品种

    行距90 cm~100 cm,株距18 cm~22 cm,每667 m2种植3 000~4 200株。

5.3.5 栽植方法

种植前开种植沟,每667 m2施入50 kg~75 kg的茶麸。宜种植相同的品种,单垄单行种植。采用水平插或斜插,栽植时种苗入土3~4节,苗尖露出土面2~3节。栽后淋足定根水。

5.4 田间管理

5.4.1 查苗补苗

栽后5d~7d及时查苗,发现缺苗立即补栽。成活后视苗情追肥,弱苗每667 m2施复合肥(15-15-15)10 kg。

5.4.2 施肥管理

5.4.2.1 施肥原则

采用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和合理配施氮、磷、钾肥的施肥原则。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5.4.2.2 第一次追肥

栽植后 25 d~40d甘薯结薯期及时施肥,每 667 m2施复合肥(15-15-15)25kg~35kg,硫酸钾 15 kg~25 kg;苗较弱时,每 667 m2可增施尿素 5 kg~10 kg。采用条沟施肥法,在平行于种植沟的垄面上,距薯苗根部 10 cm~15 cm处开条沟施入,然后盖土 5 cm。

5.4.2.3 第二次追肥

栽植 70 d~90 d后,如发现薯苗叶片落黄早衰,每 667 m2宜用浓度 0.2%磷酸二氢钾和 0.5%尿素溶液 75 kg~100 kg进行叶面喷施,每隔 7 d喷 1 次,喷施 1~3 次。

5.4.3 水分管理

栽后1 d~40 d,土壤湿度在60%~70%为宜;栽后40 d~100 d,土壤湿度在70%~80%为宜;收获前15 d~20 d,土壤湿度在50%~60%为宜。雨季汛期应及时排涝降渍。

5.4.4 除草、中耕、培土

5.4.4.1 第一次除草在栽植后次日进行,可喷施异丙甲草胺等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

5.4.4.2 第二次除草宜在第一次追肥时结合中耕和培土进行。

5.4.5 提蔓断根

当甘薯茎叶封垄后,不应翻动薯藤;如植株旺长时,适当提蔓断根,轻放回原位。

6病虫、鼠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辅以安全合理的化学防控措施。

6.2 病虫害防治

6.2.1 主要病虫害种类

甘薯主要病害有薯瘟病、蔓割病、疮痂病和茎腐病等;主要虫害有甘薯小象甲、蛴螬、白粉虱、蚜虫和甘薯茎螟等。

6.2.2 农业防治

6.2.2.1 选用抗病虫品种、脱毒种苗。

6.2.2.2 发现有病害植株及时拔除并销毁。

6.2.2.3 甘薯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处理残株落叶及漏收的甘薯;清除杂草,冬耕灭虫。

6.2.2.4 合理轮作,宜采取水旱轮作,不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料。

6.2.2.5 采用深耕深种的种植方式,甘薯薯块不露出土壤表面为宜。

6.2.3 物理防治

6.2.3.1 每 667 m2悬挂 1~2 盏诱虫灯诱杀斜纹夜蛾、卷叶蛾等趋光性害虫。

6.2.3.2 每 667 m2用 30~40 张可降解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等和可降解蓝板诱杀蓟马。

6.2.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利用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采用性诱剂诱杀甘薯小象甲成虫。

6.2.5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6.3 鼠害防治

实行统一灭鼠,使用鼠夹、捕鼠笼、粘鼠胶等物理方法进行灭鼠,推广毒饵站控鼠技术,选用敌鼠钠盐、杀鼠醚等农药,不应使用毒鼠强、氟乙酰胺等国家禁用的剧毒杀鼠剂。

7 采收和贮藏

7.1 采收

栽后 100 d~130 d,宜选择晴天上午收获,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放,防止碰伤薯皮,就地晾至薯块表面干爽,剔除病、烂、伤、残薯。

7.2 贮藏

按照NY/T 2789的规定执行。

8 生产档案

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主要投入品使用、农事活动、产品销售等情况。

 

附录A
(资料性)
鲜食甘薯生产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鲜食甘薯生产主要病害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鲜食甘薯生产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

防治方法

薯瘟病

栽前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浸苗10 min。

蔓割病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浸苗10 min。

喷淋或浇灌2%的春雷霉素2 000~3 000倍、37%多菌灵草酸盐可溶性粉剂400倍液、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300倍液。

疮痂病

发病初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每667m2喷药液50 L~60 L,每10 d1次,连续防治2~3次。

软腐病

发现病薯时及时淋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或2%石灰水。

黑腐病

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72%硫酸链霉菌2 000倍液、90%新植霉素3 000倍液进行浸苗处理,结合中心病株始见后喷药处理。

鲜食甘薯生产主要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2。

表A.2 鲜食甘薯生产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虫害名称

防治方法

甘薯小象甲

种植前用40%毒死蜱乳油600倍液浸种苗。

用5%辛硫磷颗粒剂2 kg~3 kg拌细土15 kg,在起畦时撒入或者种植时施入穴中。或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向植株根部喷雾。

蛴螬

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 g~250 g;或每667 m2灌入400 g/L毒死蜱乳油1 kg。

白粉虱

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喷雾,每7 d~10 d喷1次,连喷2~3次。

蚜虫

用3%啶虫脒微乳剂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4 000倍液喷雾。每个10 d喷施1次,连喷2~3次。

甘薯茎螟

在三龄幼虫期喷施90%敌百虫晶体6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