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2021年度部门决算
  • 发布单位:计财处
  • 2022-10-28 09:58:41
  • 浏览(6275)
  • 收藏
浏览字号:


目    录

 

第一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2021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表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表二:收入决算表

表三:支出决算表

表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表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表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表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表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表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2021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2021年度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二、2021 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三、2021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四、2021年度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情况。

五、2021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情况。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七、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概况

一、主要职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是针对广西农业生产近期及长远发展需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研究任务,主要从事以种植业为主的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是粮、糖、果、菜、油、麻、食用菌、花卉等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栽培,以及植保、营养、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业信息与经济等技术研究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一流强院”的发展目标和“服务区域产业重大科技需求”的重大使命,为加快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实现我区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本级

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4.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6.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7.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8.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9.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0.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1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1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1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14.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

1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16.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17.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18.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第二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2021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此部分另附表格,详见附件1:广西农业科学院2021年度部门决算公开附表)

附件1:广西农业科学院2021年度部门决算公开附表.xls

 


第三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2021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2021年度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一)本部门2021年度总收入106,336.21万元,其中本年收入73,858.70万元,较2020年度决算数增加6,305.70万元,增长9.33%。收入具体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54,336.50万元,为自治区本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较2020年度决算数增加8,007.90万元,增长17.29%,主要原因是院本级追加广西农科院种质资源库项目资金100万元,追加广西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一期工程项目资金5,000万元,追加新科研基地(二期)项目308万元,追加广西甘蔗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500万元,追加广西南宁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500万元等项目经费。

2.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0万元,为自治区本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较2020年度决算数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下降)0%。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0万元,为自治区本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较2020年度决算数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下降)0%。

4.事业收入12,746.04万元,为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较2020年度决算数减少2,539.61万元,下降16.61%,主要原因是我院从农业部、科技厅、科技局等科技部门获得的非本级财政拨新增立项比2020年略微减少

5.经营收入3,985.43万,为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较2020年度决算数增加23.77万元,增长0.60%,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6.其他收入2,790.74万元,为预算单位在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之外取得的收入。如:较2020年度决算数增加813.65万元,增长41.15%,主要原因是玉米所将房租、地租收入列入其他收入,同时个别单位科研成果转化收入及利息收入增加。

7.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83.95万元,主要是所属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不能保证其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非财政拨款结余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较2020年度决算数减少540.63万元,下降86.56%,主要原因是用于弥补机构运行的不足的补助支出减少。

8.上年结转和结余32,393.56万元,为以前年度支出预算因客观条件变化未执行完毕、结转到本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较2020年度决算数减少3,480.81万元,下降9.70%,主要原因是一是本年度加快资金支出进度;二是按计划结题完成的科研项目较当年新增延续项目多。

(二)本部门2021年度总支出106,336.21万元,其中本年支出75,750.73万元,较2020年度决算数增加4,616.72万元,增长6.49%。支出具体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72.21万元,主要用于广西农科院种质资源库项目资金。较2020年度决算数减少283.17万元,下降79.68%,主要原因是2020年人才小高地项目及“十百千人才工程”项目第二层次人选补助资金列入此功能分类科目,2021年列入其他功能分类科目。

2. 科学技术支出(类)63,529.15万元,主要用于单位机构运行费及社会公益研究、其他应用研究、科技条件专项及其他科学技术支出。较2020年度决算数减少12.32万元,下降0.02%,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5,141.91万元,主要用于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支出,较2020年度决算数增加了1,024.21万元,增长24.87%主要原因是增人、社保基数变动等原因,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缴费的增加。

4.卫生健康支出(类)1,362.30万元,主要用于在职职工的医疗保险支出,较2020年决算数增加238.80万元,增加21.26%,主要原因是2021年增人增资社保基数变动,导致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与工资总额同比例增加。

5.农林水支出(类)0万元,较2020年决算数减少40.04万元,减少100.00%,主要原因是广西国家农作物品种测试站项目建设项目已完工,无新增支出。

6.住房保障支出(类)2,271.34万元,主要用于在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支出,较2020年决算数增加331.53万元,增加17.09%,主要原因是增人、住房公积金基数变动等原因,导致住房公积金支出与工资总额同比例增加

7.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类)2,373.82万元,主要用于国家农业环境南宁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国家农业环境武鸣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支出,较2020年决算数增加2,357.72万元,主要原因是本年度国家农业环境南宁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国家农业环境武鸣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支出增加。

8.结余分配569.91万元,为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事业基金和缴纳的所得税等。较2020年度决算数增加172.44万元,增长43.38%,主要原因是院本级、水稻所本年度结余分配金额较大。

9.年末结转和结余30,015.57万元,为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要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较2020年度决算数减少2,504.91万元,下降7.70%,主要原因一是本年度加快资金支出进度;二是部分项目当年完成结题验收,延续次年项目减少。因此科研项目的结转和结余较上年减少。

二、2021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自治区农科院2021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53,587.78万元,较2020年度决算数增加8,831.96万元,增长19.73%。其中:基本支出33,872.27万元,项目支出19,715.51万元。

自治区农科院2021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为41,218.56万元,支出决算为53,587.7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0.01%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年初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72.21万元。主要用于广西农科院种质资源库项目资金。预决算差异主要原因为年中追加广西农科院种质资源库项目资金。

(二)科学技术支出(类)年初预算33,189.85万元,支出决算为41,366.2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4.64%。主要用于单位机构运行费及社会公益研究、其他应用研究、科技条件专项及其他科学技术支出。预决算差异主要原因为年中追加广西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一期工程、广西热作所搬迁重建工程、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所食用菌精深加工科研服务用房、广西农业科学院新科研基地(二期)工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八桂学者等项目经费。

(三)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类)年初预算0万元,支出决算为1000万元,主要用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科技项目。预决算差异主要原因为年中追加广西甘蔗种质资源圃、南亚所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创新利用中心建设项目经费。

(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年初预算4,421.61万元,支出决算为5,141.9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6.29%,主要用于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职业年金。预决算差异主要原因为人员增加、社保基数变动等,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缴费增加。

(五)卫生健康支出(类)年初预算1,361.87万元,支出决算为1,362.3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03%,主要用于在职职工的医疗保险支出。预决算差异主要原因为2021年的增人增资社保基数变动,导致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与工资总额同比例增加。

(六)住房保障支出(类)年初预算2,245.24万元,支出决算为2,271.34万元,成年初预算的101.16%,主要用于在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支出。预决算差异主要原因为增人增资导致住房保障支出(类)支出与工资总额同比例增加。

(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类)年初预算0万元,支出决算为2,373.82万元,主要用于国家农业环境南宁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国家农业环境武鸣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支出。预决算差异主要原因为国家农业环境南宁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国家农业环境武鸣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经费为2020年结转结余资金。

三、2021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21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33,872.27万元,支出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资福利支出29,352.5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7.69%。主要用于人员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伙食补助、绩效工资以及社保保险缴费支出等。预决算差异主要原因为当年新增人员、在编人员正常工资晋升等情况导致工资福利支出有所增长。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2,528.8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0.89%。主要用于单位机构运行的办公费、差旅费、其他交通费、劳务费、维修(护)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及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预决算差异主要原因为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压减商品和服务支出的三公经费支出以及其他支出等。

(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972.7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5.71%,主要用于人员的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医疗费补助以及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预决算差异主要原因为按财政部门的要求,部分二层单位压减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四)资本性支出18.21万元,年初无预算,主要用于二层单位购买新入编人员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电脑、文件柜、办公桌椅等。预决算差异主要原因为二层单位使用公用经费购买办公设备支出。

四、2021年度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情况

自治区农科院2021年度政府性基金支出0万元,较2020年度决算数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下降)0%。其中:基本支出0万元,项目支出0万元。

自治区农科院2021年度政府性基金支出年初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0%。

五、2021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情况

自治区农科院2021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0万元,项目支出0万元。

自治区农科院2021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0%。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21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132.5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4.05%,比上年减少11.82万元,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因公出国和公务用车响应减少。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111.48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21.09万元。

具体情况如下:

(一)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0%,比上年减少4.46万元,原因是受全球疫情影响,无法出国进行考察、培训等。全年使用财政拨款安排机关、所属单位出国团组0个,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出国团组0个,全年因公出国(境)团组共计0个,累计0人次。

(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11.48万元。其中:

公务用车购置支出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0%,比上年增减0万元,未购置公务用车。

公务用车运行支出111.4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3.41%,比上年减少10.75万元,原因是由于疫情影响因公出差相应减少,故公务用车减少。主要用于机要文件交换、市内因公出行以及开展业务所需车辆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2021年,农科院机关、17个所属单位开支财政拨款的公务用车保有量为58辆,全年运行费支出111.48万元,平均每辆1.92万元。

公务接待费支出21.0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31.36%,比上年增减3.39万元,原因是受国内疫情好转,相比上年接待有所增加。国内公务接待业务共190批次,1882人次。其中:科技成果转化业务接待58批次,504人次;兄弟省市科研院所科研业务交流接待121批次,1242人次;乡村振兴业务接待10批次,129人次;评审业务接待1批次,7人次。

七、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说明。

本部门无机关运行经费支出。

(二)政府采购支出情况说明。

本部门2021年度政府采购支出总额6,180.87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1,600.82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2,917.63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1,662.42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6,175.70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99.92%,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3,813.67万元,占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的61.75%;货物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占货物支出金额额99.86%;工程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占工程支出金额的100%;服务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占服务支出金额的99.83%。

(三)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 58 辆,其中:副部(省)级领导干部用车 0 辆、机要通信用车 0 辆、应急保障用车 0 辆、执法执勤用车 0 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 0 辆、其他用车 58 辆,其他用车主要是我院各二层单位车改后保留的科研业务用车;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 29台(套);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 23 台(套)。

(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我部门组织对2021年度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其中,一级项目1个,二级项目10个,共涉及资金13,539.2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总额的38.26%。组织对2021年度0个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自评,共涉及资金0万元,占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支出总额的0%。组织对2021年度0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自评,共涉及资金0万元,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支出总额的0%。

组织对“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创新利用中心项目”等1个项目进行了部门评价,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  万元。从评价情况来看,本年度项目产出指标、效果指标及满意度指标均已达到预设指标值,项目有序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已完成新科研基地一部分道路、供水管道及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本所科研基础设施水平,满足了现代农业科研试验要求,并产生应有的效益。

组织开展1个部门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616.3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0万元。从评价情况来看,根据我院部门职能,2021年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共设有8大项,其中产出指标自评得分41分,效果指标自评得分29.50分,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得分10分,预算执行率自评得分9分,自评总得分89.50分。

2.部门决算中项目绩效自评结果。

*我部门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2021 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专项项目自评得分为91.5分,项目全年预算数为450.29万元,执行数为200.71万元,完成预算的44.57%。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选派干部上派下挂5人以上。指标完成度为100%。推荐6名优秀干部和科研人员到科技部、中国农科院等国家部门挂职学习,选派8名同志到基层乡镇挂任第一书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16名干部到自治区发改委、农业厅、科技厅等部门协助工作,院所干部相互交流跟班学习10人。选派4名科研骨干参加首次“西部之光”组团研修,接收广西首批“八桂之光”访学研修人员5名。

二是选拔科技人员到国(境)外开展专业学习和进修3人以上。受疫情影响,2021年未选派人员出国(境)研修。

三是选派科技人员参加国际会议或开展学术交流5人以上。受疫情影响,主要以国内学术交流为主。

四是全职引进高级专家4人以上。指标完成度为100%。新全职引进1名高级专家,继续对从海外全职引进的3名高级专家予以扶持。全职引进专家发挥了“传帮带”积极作用,新立项一批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科研试验,攻克多个科研难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科研成果等。

五是全院高级职称占科技人员比例提高0.5%。指标完成度为100%。2021年全院新获高级职称人员86人,全院在职科技人员1150人,新获高级职称人员占科技人员比例提高0.75%。

六是青年拔尖人才占派出人员比例为60%。受疫情影响,2021年未选派人员出国(境)研修。

七是全部指标任务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指标完成度90%。所列实施工作任务汇总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底,受疫情等影响,总指标完成90%。

八是人才培养和引进成本≤450.29万。2021年单位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的实际支出约200万元。主要用于海外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薪金、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工作补助、人才计划专家经费配套、博士后科研工作支持等方面。

九是培引并举,聚集优秀人才。柔性引进院外高级专家到我院我区开展合作研究人数30人以上。指标完成度为100%。2021年受疫情影响,我院柔性引进的40位专家共进行现场指导59人次,通过电话网络或由团队成员进行指导212余次,指导项目、平台等申报材料约89余次,指导获立项、结题、获奖项目数达29项,合作申报、参与项目18项,指导、合作发表论文、专著47篇(部),做专题报告和培训共计15次,为我院科研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是高级职称人才流失率≤1%。指标完成度为100%。2021年全院高级职称人才2人因个人家庭原因辞职,占全院高级职称人数650的0.3%,高级职称人才流失率≤1%。

十一是受益专家、干部满意度≥90%。指标完成度100%。共发放对2021年自治区本级预算绩效工作满意度调查表80份,回收到有效问卷76份,其中整体满意的有74份,基本满意的有2份,完全满意度达到97.4%。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是主要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推动指导工作抓得还不够紧,对中层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办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不够大等。下一步改进措施: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人才、改革创新,因本强基、狠抓落实,为一流强院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2021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专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2021年,人事处在院党组领导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新要求新目标,统筹推进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新成效,为加快建设一流强院提供了坚强保证。我院“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 预算项目,主要用于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青年科研、管理骨干等。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全处同志努力工作,除因疫情原因部分项目无法实施外,其他目标圆满完成。

*我部门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广西甘蔗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自评得分为76分,项目全年预算数为500万元,执行数为5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新建玻璃温室900平方米,新建项目区大门2座及甘蔗核心种质资源圃大门1座,开展道路、场地等设施硬化面积8700平方米,打机井1眼。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验收合格率100%,投入经费≤500万元。

完成情况:完成新建玻璃温室900平方米,新建项目区大门2座,开展道路、场地等设施硬化面积3374平方米。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验收合格率100%,已完工,未完善验收资料。投入经费500万元。

未完成情况:甘蔗核心种质资源圃大门1座未完成,因设计变更,纳入下期设计建设;开展道路、场地等设施硬化面积8700平方米,由于该面积为两年期数量指标,故2021年已完成3374平方米,设计变更,余下面积纳入下期设计建设;打机井1眼未完成,设计变更,纳入下期灌溉系统实施。

2.效果指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效。

未完成情况:由于本项目为2021-2022两年期项目,整套系统工程的功能尚未完善,2021年已完成工程部分内容已经使用,尚未能体现农业生产效益。

3.满意度指标:科研人员满意度90%以上。

未完成情况:部分内容未交付使用,未做满意度调查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是年度绩效目标总体完整、可实现、有时间限制,但存在以下不合理之处:部分指标设置不合理,如数量指标“打机井数量”“甘蔗核心种质资源圃大门数量”不应纳入本年度作为数量指标,由于设计变更已纳入下年度设计建设;二是有部分指标目标值可衡量性不足,如社会效益指标的指标值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效”。

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前期预算编审精准度。项目进行前期预算工作时,应与项目使用单位对项目进行准确的预算评估,做到预算执行合理,并制定明确的收支计划,使目整体的项目支出安排条理清晰,方向明确。二是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针对绩效目标合理性不足的问题,今后要加强对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的研究,提升目标申报水平。首先,在项目绩效目标申报阶段,应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从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等方面着手,设置与项目匹配度高的指标,更好地凸显项目绩效。其次,在设置指标目标值时,应遵循目标值设置的相关原则。三是进一步加大科研需求的基层调研考察力度。加大基层调研,更好的了解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解决科研人员关注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结合乡村振兴两年行动方案,统筹谋划实施项目,确保项目经费都使用在刀刃上、落到实处。

广西甘蔗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建设能极大提高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种质资源圃的保育设施、资源鉴定能力、品种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可为甘蔗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部门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广西南宁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自评得分为35分,项目全年预算数为500万元,执行数为0万元,完成预算的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新建晒场2000平方米,新建挡墙200米,改建连栋大棚1200平方米,新建连栋大棚900平方米,公开招投标率≥90%,项目开工率≥100%,投入经费≤500万。

未完成情况:新建晒场2000平方米、新建挡墙200米、改建连栋大棚1200平方米及新建连栋大棚900平方米的形象进度未完成,由于本项目为2021-2022两年期项目,办理前期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批、施工图设计、招标等手续时限较长,年底雨天较多,影响施工进度。

“公开招投标率≥90%”未完成,根据初步设计预算本项目的建安工程费 783.62 万元,按照财厅文件要求,施工标的额超400万元的施工单位采购应该进行公开招标。目前,该项目正在办理公开招投标手续。

“项目开工率≥100%”未完成,由于本项目为2021-2022两年期项目,办理前期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批、施工图设计、招标等手续时限较长,故未开工建设。

“投入经费≤500万”未完成,由于未开工建设,故未进行费用支出。

2.效益指标:提升野生稻种质资源利用率,项目持续发挥作用的期限≥10年。

未完成情况:本项目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正在办理施工招标手续,尚未开工建设。

3.满意度指标:科研人员满意度90%以上。

未完成情况:项目未交付,未调查满意度。

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前期预算编审精准度。项目进行前期预算工作时,应与项目使用单位对项目进行准确的预算评估,做到预算执行合理,并制定明确的收支计划,使目整体的项目支出安排条理清晰,方向明确。二是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针对绩效目标合理性不足的问题,今后要加强对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的研究,提升目标申报水平。首先,在项目绩效目标申报阶段,应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从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等方面着手,设置与项目匹配度高的指标,更好地凸显项目绩效。其次,在设置指标目标值时,应遵循目标值设置的相关原则。三是进一步加大科研需求的基层调研考察力度。加大基层调研,更好的了解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解决科研人员关注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结合两年行动方案,统筹谋划实施项目,确保项目经费都使用在刀刃上、落到实处。

广西南宁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绩效自评综述:广西南宁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是对南宁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进行改扩建,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野生稻保存、鉴定评价、利用平台,与国家政策高度吻合。项目的建设既有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又有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同时项目单位自身实力雄厚,且项目完成后将全面提升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收集引进保存、鉴定评价、优异基因创新利用,进而为区域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部门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广西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一期工程项目自评得分为92分,项目全年预算数为5000万元,执行数为5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地下室1层,农业科技成果信息中心地上主体结构3层,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项,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合同1项,投资评审送审率100%,项目开工率100%,投入经费≤5000万元。

完成情况:完成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项,签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合同1项,投资评审送审率100%,项目开工率100%,按合同支付成本5000万元。

未完成情况: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地下室1层和农业科技成果信息中心地上主体结构3层的形象进度未完成,由于前期报批报建、招标等手续时限较长,年底雨天较多,影响施工进度。展示中心已完成地下室大基坑土方开挖,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的50%。信息中心已完成基础验收、1层柱子和2层梁板施工。根据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承包人提供履约担保,发包人支付工程预付款给承包人。

2.效果指标:使用年限≥50年

完成情况:根据设计合同及施工图纸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满意度指标:科研人员满意度90%以上。

完成情况:指标不适用。本项目为新建高层建筑物,根据设计图纸和本项目特点,项目正在进行基础和主体施工,未交付,未调查满意度。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实施工作总体进展顺利,2021年度各项指标基本完成,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本项目的支出进度要求较严格,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办理公开招标和报批报建的流程,在设置预算指标值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节点需要的办理时限,导致最后工程进度和资金支出较慢,对项目整体把握不够到位。

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在项目绩效目标申报阶段,应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从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等方面着手,设置与项目匹配度高的指标,更好地凸显项目绩效。二是在设置指标目标值时,应遵循目标值设置的相关原则。 

广西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一期工程项目绩效自评综述:本项目建设广西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广西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汇集中心,可以有效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难题,进一步完善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保障能力。

*我部门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所食用菌精深加工科研服务用房项目自评得分为77分,项目全年预算数为774万元,执行数为269.23万元,完成预算的34.78%。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科研服务用房1栋,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1项,投资评审送审率100%,项目开工率100%,投入经费≤774万元。

完成情况:完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1项,投资评审送审率100%,项目开工率100%。

未完成情况:科研服务用房1栋的形象进度未完成,由于前期报批报建、招标等手续时限较长,年底雨天较多,影响施工进度。已完成三通一平、雨污管改造、放线测量等工程。根据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承包人提供履约担保,发包人支付工程预付款给承包人。

投入经费774万元未完成,前期报批报建、招标等手续时限较长,年底雨天较多,影响施工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按照已签订合同约定进行支付费用,已支付费用累计269.23万元。

2.效益指标:使用年限≥50年

完成情况:根据设计合同及施工图纸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满意度指标:科研人员满意度90%以上。

完成情况:指标不适用。本项目为新建高层建筑物,根据设计图纸和本项目特点,项目未交付,未调查满意度。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本项目是2021年区本级财政预算追加项目,资金下拨较晚,导致开展工作的时间被压缩。同时,本项目的支出进度要求较严格,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办理公开招标和报批报建的流程,需要充分考虑到各节点需要的办理时限,导致最后工程进度和资金支出较慢,所以对项目整体把握不够到位。

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在项目绩效目标申报阶段,应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从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等方面着手,设置与项目匹配度高的指标,更好地凸显项目绩效;二是在设置指标目标值时,应遵循目标值设置的相关原则。

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所食用菌精深加工科研服务用房项目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建设完成后可提高我区食用菌相关科研实力,提升广西特色食用菌育种和新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能力,加快广西食用菌育繁推一体化能力建设。

*我部门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2021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项目自评得分为92分,项目全年预算数为690万元,执行数为500万元,完成预算的72.46%。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数量指标

试验站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数58个;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0个(项);开展测产验收或现场查定数量10项; 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及辐射面积10000亩;开展科技培训60期,培训农民1000人次。

实际完成: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数280个;引进新品种新技术741个(项);开展测产验收或现场查定数量18项;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及辐射面积77.19万亩;开展科技培训471期,培训农民16579人次。完成率100%以上。

2.产出质量指标

建立基地58个,完成率90%以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0个(项),完成率90%以上;测产验收或现场查定通过10项,完成率90%以上;示范推广及辐射面积10000亩,完成率90%以上;开展科技培训60期,培训农民1000人次,完成率90%以上。

实际完成: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数280个,完成率100%;引进新品种新技术741个(项),完成率100%;开展测产验收或现场查定数量18项,完成率100%;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及辐射面积77.19万亩,完成率100%;开展科技培训471期,培训农民16579人次,完成率100%。

3.产出时效指标

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以及科技培训等指标须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

实际完成:所有指标均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

4.成本指标

2021年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专项经费690万元。

实际完成: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补助市县专项实际到位经费690万元,资金足额拨付。但由于部分县(区)该项经费被当地政府统筹使用,实际使用资金约500万元,预算执行率72.46%。

5.社会效益指标

试验站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辐射面积10000亩以上;开展科技培训60期,培训农民1000人次。

实际完成: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及辐射面积77.19万亩,完成率100%;开展科技培训471期,培训农民16579人次,完成率100%。

6.服务满意度指标

试验站服务地方产业和百姓效果,收益群众满意度90%以上。

实际完成:收回试验站调查问卷49份,满意度100%;收益群众调查问卷165份,满意度100%。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是试验站经费使用难。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经费主要由广西农科院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预算,广西农科院给予每个试验站固定安排10万元经费。根据有关规定,补助市县经费由自治区财政厅直接拨付到试验站所在地财政主管部门,但部分县(区)存在将试验站经费统筹使用的情况,试验站开展工作要等到来年才能报账,导致经费使用进度严重滞后。有的县(区)存在资金使用审批手续繁杂,政府审批难,甚至出现“卡项目、卡资金”的情况,导致经费使用延后,一些受季节性影响的工作由于经费不到位而导致实验未能按期完成,一方面影响了试验站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也打击了试验站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影响资金使用效果和预算执行率。二是人才断档严重。基层农科院所往往地处偏远、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差、甚至有些农科所依然是差额拨款单位,造成人才招聘难,即使招来了也难留得住。由于事业单位编制压缩,多数基层单位多年未招聘新毕业大学生。有些地方虽然以农科所名义招聘了新人,但往往被上级机构抽调或者借调,实际上有名无实。基层科研队伍年龄老化严重。多数县级农科所科技人员平均年龄超50岁,人员老化严重,一方面不利于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改革财政经费拨付制度。精简财政经费预算及拨付流程,建议每年1月份下拨专项经费;改革经费拨付渠道,将专项经费直接拨付到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加大试验站经费使用自主权。二是加大试验站经费支持力度。我区自2014年启动市县农科院所改革以来,构建了上中下游衔接、省市县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破解了科研协作难、成果转化难、基层技术需求破题难的“三大难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广西农业科学院每年固定为每个试验站预算10万元,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只支持部分试验站经费,因此建议试验站经费做到全覆盖,同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三是增加试验站数量。广西市县农科院所改革工作202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列为第三批改革典型经验并复制推广,《广西日报》和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也进行了专题报道,2021年12月31日入选科技部32个全国科技改革典型案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505号代表建议“自治区财政厅加大对每个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经费的投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增设特色作物试验站数量,实现全区市县农业科研院所实施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建设项目全覆盖”。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市县农科院所改革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4〕99号)有关规定,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用5-10年时间在全区建立50-60个,目前总数为58个。因此,为扩大试验站建设成效、巩固试验站建设成果,更好地支撑产业兴旺和助力广西乡村振兴,建议在有县(市、区)级农科所、有固定科研人员、有固定的科研用地、有特色产业和有地方政府支持的“五有”县(区)增设5-10个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

2021 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项目绩效自评综述:根据2021年度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项目绩效目标要求,逐项对照绩效考核指标要求,通过材料收集和汇总、数据统计和分析等环节,本年度在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等方面整体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专项资金的使用合理规范有效,有力推动了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我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应用贡献。依据考核指标逐项对照结果,本项目绩效自评得分92分,其中产出指标46分(满分50分,部分试验站经费被当地政府统筹使用,要等到下一年度才能报账,预算执行率不达标,扣4分);效果指标30分(满分30分);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10分(调查问卷受益农户和合作社满意度100%),预算执行率6分(满分10分,试验站经费被部分县区政府统筹使用,要等到下一年度才能报账,预算执行率不达标,扣4分)。

*我部门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2021 科技成果奖励项目自评得分为97分,项目全年预算数为590万元,执行数为757.62万元,完成预算的128.41%。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

(1)奖励数量8类。

完成情况:对我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配套奖励,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农作物品种,科技成果登记,标准类,科技论文、著作,专利等知识产权、国家级项目立项等8类科技成果给予奖励。

(2)发放到位率100%。根据《广西农业科学院关于印发科技奖励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桂农科发〔2020〕11号)精神,对我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配套奖励,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农作物品种,科技成果登记,标准类,科技论文、著作,专利等知识产权、国家级项目立项等8类科技成果给予奖励,评审流程按院内相关程序执行,发放到位。

完成情况:严格按照《广西农业科学院关于印发科技奖励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桂农科发〔2020〕11号)对成果进行奖励。2021年广西成果奖励资金单位预算为590万元,实际发放成果奖励资金为757.62236万元,发放到位率100%。2021年广西成果奖励资金具体使用如下: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26.5万元,院科学技术进步奖93万元,农作物品种157.7万元,科技成果登记0.9万元,标准类20.5万元,科技论文57万元,著作53万元,专利141.15万元,国家级项目立项106.7181万元。

(3)奖励发放工作完成时间在2021年12月31日前。

完成情况:根据资金到位情况,分五批次发放,第一批242.50386万元,第二批42.3885万元,第三批6万元,第四批306.1462万元,第五批162.4826万元,期间由于部分转账信息错误导致退款1.8988万元,最终共计发放757.62236万元,奖励发放工作完成时间在2021年12月31日前。

(4)奖励发放成本≦590万元(含税)。

完成情况: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专利、论文等8类成果进行奖励共计757.62236万元(含税)。

2.效果指标

(1)社会效益:增强广西农业科学院133个科研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广西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多做贡献。

完成情况:立足粮食、糖料蔗、蔬菜、水果等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培育169个科技创新团队,为广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3.满意度指标:院内科技人员满意度97%以上。

完成情况:院内科技人员对2021年科研奖励工作情况满意度达97%以上。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成本指标大于590万元,预算出现偏差。科技成果奖励每年是针对上一年度的科技成果进行奖励,而预算是在上一年度8月份做(如2021年的奖励预算是在2020年8月做),编制预算主要依据本年度的科技成果按一定比例估算,但实际上,上一年度成果的产出须到12月30日才能总体明确,因此出现偏差。同时,我院2017年获批承担的广西创新驱动专项等项目,按要求在2021年完成结题,2019年、2020年是成果产出较多的年份,具体果类别和数量难以估算精准,也一定程度影响预算的偏差。

下一步改进措施:为避免再出现严重超出预算发放科技成果配套奖励的现象,科技处将针对原制修订的奖励办法中存在的奖励类别涉及面太广、未突出重点、未实施总量控制以及不符合建设全国一流强院的总体需求等问题进行再次修订,加快完成新奖励办法的印发实施。

2021科技成果奖励项目绩效自评综述:根据《广西农业科学院关于印发科技奖励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桂农科发〔2020〕11号)精神,对我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配套奖励,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农作物品种,科技成果登记,标准类,科技论文、著作,专利等知识产权、国家级项目立项等8类科技成果给予奖励。该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在科技活动中做出贡献的我院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我院科技事业的发展,快出人才、多出成果。

*我部门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2021科技先锋队专项行动项目自评得分为97分,项目全年预算数为1330万元,执行数为5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

(1)申请品种登记、引进筛选新品种、新产品100个;研制产业关键技术30项;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问题15个;集成推广重大科技成果、技术30项。

完成情况:2021年科技先锋队工作开展以来,依托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平台,各科技先锋队己研发、正在申请品种登记、引进筛选新品种、新产品299个;正在及已研制产业关键技术149项;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问题123个;集成推广重大科技成果、技术90项。

(2)编制产业技术指导方案10项;打造科技示范乡镇(乡村示范点)50个;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30个;建立科技示范点30个。

完成情况:2021年各科技先锋队共计编制产业技术指导方案及农业园区规划方案32项;累计己打造/正在打造科技示范乡镇(乡村示范点)175个;累计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16个;累计建立科技示范点575个。

(3)各项产出指标任务在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

完成情况:根据各项数据统计情况,2021年度水稻、特色水果、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水产等16个科技先锋队均按任务计划在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各项产出指标任务

(4)2021年各科技先锋队工作实施经费≧1330万元。

完成情况:2021年度累计收到科技先锋队项目经费共计2600万元。根据自治区财政厅拨款情况,2021年2月转拨院外参与单位经费1260万元。

2.效果指标

(1)社会效益:服务农业企业/合作社200家;建成科技示范村40个;培育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社40家;联合区内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先锋队宣传报道1次以上。

完成情况:2021年各科技先锋队通过技术服务(指导)、培训授课等方式累计服务农业企业/合作社725家;累计建成科技示范村476个;己培育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社533个;在学习强国、广西科教频道、广西综艺旅游台、广西农科院网等媒体平台报道、发布相关工作报道389篇/次。

(2)可持续影响:培育新型农业人才500名以上,为我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

完成情况:以科技讲座、实地教学、互动教学及线上指导等多媒体、多渠道的培训形式,共组织开展技术培训429次及以上,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民、公司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等32685人次。

3.满意度指标:服务企业/合作社满意度90%以上。

完成情况:通过对服务企业/合作社及相关培训人员调研,共收集调查问卷245份,服务企业/合作社满意度100%。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人才问题任是制约科技创新、推广“卡脖子”因素。目前,各先锋队成员单位科研队伍在高水平及专业技术人才上较国内发达省份同类单位相比任然缺乏,人才的培育及引进有待进一步加强。以蚕桑产业科技先锋队为例,基层推广技术人员的人才断层,导致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严重制约了一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广西农业优特产业,聚焦制约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重点环节,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协同攻关,加快绿色生产、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农产品加工、农机农艺融合、农业遥感、智慧农业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强化技术模式集成创新、示范,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培育、转化农业重大成果。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聚焦市场前沿,以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推动科研单位与经营主体无缝对接,推动重大产业科技成果向经营主体转化,依靠科技支撑壮大农业领域实体经济,带动一批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十四五”全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突出原始创新,组织开展协同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制约我区产业发展的前沿性、应用性关键技术,加快熟化应用一批符合市场需求、替代性强、优质稳产高产、广适多抗、适合机械化作业、设施化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重大品种。三是实施科技引领“百镇千村”示范行动。坚持因地制宜,按照“院地合作、村镇主体、规划先行、科技引领”原则,结合县级“5+2”和村级“3+1”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组织科技专家驻镇驻村驻点,加强模式集成、技术服务和典型示范,落地转化一批优秀科技成果,依靠科技支撑建成一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典范,使其成为区内领先的农业高新技术集聚园、先行先试试验田、绿色发展先行区,打造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样板,探索总结出一套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广西模式”和体制机制。四是强化科企合作,助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强化与企业的合作深度,联合构建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科研参与度,选派100名科技先锋队员进驻企业培训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研发水平,依靠科技助力农业企业做大做强。选派科技先锋队员挂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进农民合作社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机良艺,支持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发展“三品一标”,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五是推动广西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建设工作,开展农村新型实用人才培养。推进与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会合作,共同将广西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构建成一个集农业农村发展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理论支撑。此外,以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员、农业合作社技术人员等为主体,培养、培训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支撑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制约,为服务 “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021科技先锋队专项行动项目绩效自评综述: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依托首批批复的水稻、特色水果、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水产等16个科技先锋队,以科技创新为内生驱动,立足服务产业,致富农民,振兴乡村,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部门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创新利用中心项目自评得分为98分,项目全年预算数为500万元,执行数为5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

建设大棚、资源圃道路、灌溉供水管道。

完成情况:建设大棚面积960平方米,道路4342米,供水灌溉管道6300米,按期完成,并验收合格达到使用要求,并已投入使用。

2.效果指标

可用大棚面积增加30%,提高了种质资源移栽能力,道路增加覆盖面积增加1600多亩,供水灌溉管道覆盖面积增加了1800多亩。

完成情况:大棚面积增加30%,使得原来的老旧大棚得到了替代,不用增加维修成本,提高了科研质量。

3.满意度指标:科研人员满意度90%以上。

完成情况:通过对相关科研人员调研,共计口头调查问卷80多人,基本非常满意,整体服务满意度达90%以上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是资金拨付较慢,但要求支出进度较严格,导致工作开展仓促,对项目整体把握不够到位;二是对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工作中有所欠缺。

下一步改进措施:围绕问题和不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推动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加大基层调研,更好的了解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解决科研人员关注的实际问题,并加强项目的统筹规划,力争更合理更迅速。

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创新利用中心项目绩效自评综述:项目已完成新科研基地一部分道路、供水管道及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本所科研基础设施水平,满足了现代农业科研试验要求,并产生应有的效益。

*我部门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广西热作所搬迁重建项目(200亩)项目自评得分为0分,项目全年预算数为3000万元,执行数为0万元,完成预算的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

项目依预算组织施工,完成2座配电房施工,建筑面积共120平方米,安装2台800KVA、1台400KVA变压器及5屏高低压配电柜,铺设高、低压电缆共2913米,架空线路330米;完成基地主干道路1750米、支路3930米、蓄水池250立方、边界围网2800米、安装给水、灌溉管道8200米;温室大棚5栋1000㎡,绿化面积8000㎡,水管敷设1700米;实验室装修3770平方米,包括地面、墙面、吊顶装饰,净化空调、通风系统安装,弱点管线安装,实验台柜安装等。实际完成率为98%,部分需要变更整改。

(2)质量指标

工程项目目前正在收尾整改施工,已完成验收项目验收合格率90%。

(3)时效指标

工程基本按时完成,部分项目受外因影响未能试车,如电力、市政供水接入延迟,按期完成率90%。

(4)成本效益

项目资金开支2841.05万元,执行率100%。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社会效益

保证单位科研工作搬迁后正常运行、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改善科研基地基础设施、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完成执行率100%。

(2)可持续影响

设施设备质量良好,可延续利用,严格执行管理办法,同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完成执行率100%。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是施工过程中监管不到位,造成施工工艺不达标、材料不合格,施工线路不合理,受到外界干扰,处置不及时造成工期延误;二是前期规划设计不到位,现场改动调整耗时误工。

下一步改进措施:项目前期工作很重要,尽量对现场认真勘察优化方案,把规划设计工作做好做细,为后面的施工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广西热作所搬迁重建项目(200亩)项目绩效自评综述:应做好前期规划设计工作,现场和施工单位明确施工要求、施工材料、施工定位点,严格落实施工工期要求,及时回复施工单位的疑问,要求施工单位对室外施工部分注意天气信息及时抢工赶工,避免因天气原因影响工期。

*我部门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项目自评得分为97分,项目全年预算数为205万元,执行数为20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收集和引进种质资源和品种18个,筛选优良品种和单株7个;配制新组合、选育新品种(组合)3个;培育杂交后代10000株。项目实施后,收集和引进种质资源和品种80个,筛选优良品种和单株22个;配制新组合、选育新品种(组合)11个;培育杂交后代17875株。二是开展2个新品种的品比和区域性适应试验;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点、示范基地11个,示范面积460亩,辐射带动累计面积4000亩;指导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个,指导基地5个。项目实施后,开展4个新品种的品比和区域性适应试验;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点34个,示范面积8961亩,累计辐射带动面积5000亩;指导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个,指导基地10个。三是形成、熟化产业技术2套,示范、推广产业技术4项;指导企业生产无病毒种苗50万株。项目实施后,形成、熟化产业技术4套,示范、推广产业技术13项;指导企业生产无病毒种苗56万株。四是发送信息技术或者市场信息918条次。项目实施后,发送信息技术或者市场信息3646条次。五是发表论文9篇,申请专利2项,获得专利2项,编制规程2项。项目实施后,全年发表论文33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专利42项,申请专利4项,编制、发布标准、规程14项。六是开展技术培训19期,培训技术人员和果农1050人次。项目实施后,开展技术培训88期,培训技术人员和果农7858人次;培养农业技术后备人才10人。七是服务满意度80%以上。项目实施后,服务满意度80%以上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是灾害性天气频发,制约产业发展。在生产上应对天气问题造成的广西特色水果产量损失和品质降低仍无更好的解决方法。本年度暴雨、高温和干旱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对果树生产和品质提升造成了一定影响,也影响了产业技术实施与效果及相关工作进展。除针对广西灾害性天气加强建立防灾抗灾技术方案外,还应更新育种手段,培育抗逆性强、适于市场需要的多样化品种,引导推广种植较耐低温弱光、易坐果、品质优,兼顾示范推广不同外观、不同风味、不同熟性及一些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品种。二是病虫草害关键共性综合防控技术仍需继续攻关。广西特色水果产区受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常年病虫草害频发,蔓枯病、白粉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等防治难度大,对田间管理和嫁接育苗等工作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制约特色水果产业优质高产高效发展。需加强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研究,减少环境危害。生产中在不影响产量、品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病虫害防治用药的种类和数量,重点制定与推广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蔓枯病、根结线虫、细菌性果腐病、病毒病等重点病虫害无公害绿色防治的药剂与方法。三是加强采后保鲜防病技术研究,主产区的大型果园的地头冷库和冷链配套建设已获重大进展,但中小型果园的冷链配套仍欠缺。特色水果随着种植面积扩大,特色水果产品堆积和库存增多,采后病害陆续发生,制约鲜果销售。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协调解决推进农村冷库建设的社会化管理以及更趋合理的市场化资源配置等导向性措施。四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缓慢。由于种植户专业技术水平有限、跟风现象严重、对新成果新技术接受度低等原因,优新品种及健康苗木繁育、产期调节、节本高效生产、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减肥减药等重大关键技术推广缓慢。建议加强与当地农技推广单位和推广人员交流合作,明确产业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利用网络培训的优势,提高培训质量和实用性。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种植能手的培训力度,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切实发挥他们在农村水果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对当地产业进行种苗农资或者技术帮扶。

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广西荔枝龙眼、柑橘和特色水果品种资源的引进、评价、选育和杂交研究以及新良种选育研究,加强基因和育种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可通过选育出早、中、晚熟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布局,来解决品种上市集中的问题,做到稳产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二是通过当地相关部门和负责人了解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与当地农技推广单位以及推广人员交流合作,明确产业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种植能手的培训力度,切实发挥他们在农村水果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对当地产业进行种苗农资或者技术帮扶。同时利用网络培训的优势,提高培训质量和实用性。主产区的大型果园的地头冷库和冷链配套建设已获重大进展,但中小型果园的冷链配套仍欠缺,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产品的堆积和库存增多,采后病害陆续发生,产业链条不完整,对鲜果销售带来一定的不利。需要政府协调解决推进农村冷库建设的社会化管理以及更趋合理的市场化资源配置等导向性措施。三是针对广西灾害性天气,加强防灾抗灾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灾后应急技术方案,强化果园建设立地条件设施改善,引导果农提高防范意识,提高防灾抗灾条件能力,全面提升果树生产应对灾害的能力。四是加快良种选育进度,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大广西荔枝龙眼、柑橘和广西特色水果品牌的宣传力度,增加品牌价值,打造自我品牌,提升广西荔枝龙眼、柑橘和特色水果在市场的竞争力,是提高种果业收入水平的重要环节,有利于逐步稳固荔枝龙眼、柑橘和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同时,加强政府引导,避免某一产业盲目扩大,整合规范苗场,制定种苗标准,提高门槛,保证种苗质量;通过整合特色水果农资市场,规范荔枝龙眼、柑橘和特色水果用肥用药,提高特色水果经济效益。

(此部分附项目绩效自评表,详见附表2:2021年农科院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附表2:2021年农科院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xlsx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自治区财政部门当年拨付的资金。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三、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四、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五、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六、年初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 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七、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事业基金和缴纳的所得税,以及建设单位按规定应交回的基本建设竣工项目结余资金。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指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要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九、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十、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一、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经费:纳入自治区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自治区本级各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三、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